![]() |
学校新闻 | ![]() |
![]() |
人看过 作者:北京新华电脑学校
时间,走的匆匆。
年,来的姗姗。
即将腊月二十三,年味越发的浓郁了,
在这种味道里有一种记忆叫小年儿。
小年,可以认为是中国盛大的节日春节前的一次准备。人们开始准备年货,表达了一种辞旧迎新、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。那么,具中国味的小年应该怎么过?
小年民谚
二十三糖瓜粘,
二十四写福字,
二十五扫尘土,
二十六炖牛肉,
二十七八把面发,
二十九对联贴门口,
三十晚上熬一宿,
大年初一扭一扭。
挺过这段民谚的人如今或许越来越少了。沏一壶好茶,让北小新陪您聊一聊小年那些事儿。。。
为什么会有小年?
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,娶妻后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。,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,羞愧难当,一头钻到灶锅地下烧死了。玉帝知道后,认为张生能良心发现,既然死在了锅底,就封他为灶王。每年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上天汇报,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。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,因为他要上天汇报。于是,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的祭灶“小年”,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。所以小年夜被称为祭灶节、灶王节。
为什么过小年的时间说法不一?
通常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,而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,江浙沪地区把“腊月二十四”和“除夕前一夜”都称为小年。
至于时间为什么不一样,常见的解释大概是“官三民四船家五”这类的说法,相传大约在宋朝时,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,但那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,所以过腊月二十四的习俗历史要悠久一些。
到清雍正时,本来皇帝每年腊月二十三就在坤宁宫祭神,为节省开支,就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。以后王族、贝勒随之效仿,于腊月二十三祭灶,自此开始有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。
小年应该怎么过?
“贴春联”
小年这的头等大事。
“祭灶”
相传每年腊月二十三,各家各户都会拿甜瓜、灶糖供奉灶王爷,希望灶王爷上天禀报玉帝善恶时,为供奉的人多说点好话。毕竟谁不希望别人多夸夸自己呢。。。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的对联就是因此而来。
“扫房子”
北方人称之为“扫房”;南方人称之为“掸尘”。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,当时为驱赶疫鬼,祈安康的宗教仪式。后“尘”与“陈”谐音,故扫尘也就是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,这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,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,除旧迎新,拔除不祥。
小年吃什么?
“当头炮,饺子利”
逢年过节就有的饺子必须是当之无愧的首选。北方小年习惯吃饺子,传说是为灶王爷送行,取“送行饺子迎风面”的意思。不是有句俗话说的好嘛“好吃不过饺子”。
“马来跳,糖瓜要”
还记得那种“黏掉牙”的感觉吗?过年怎么能少了糖瓜和关东糖呢!把灶糖抽为长条形就变成了“关东糖”,制成扁圆的就叫“糖瓜”。寒冷的冬季,吃上一口冻得坚实、脆酥香甜的糖瓜,保证让你觉得年味满满。用一句广告语来形容简直就是:根本停不下来。
根据地理位置和习俗的不同,小年的美食也像是一张美食地图。无论是做什么、吃什么、不同的习俗,浓烈出同样的小年味道——是所有华人对新春的期盼,对即将到来的新的一年的美好缘分的祝福。
工作的忙碌、条件的限制,都不应该成为如今我们忽略小年存在的理由。让我们在中国的传统民俗里,点亮小年的味道,拉开春节的序曲,准备结下新年的缘分,北小新在北京新华电脑学校等你吆~
上一篇:北京新华电脑学校2017年教学质量季总结表彰大会圆满结束
下一篇:新年快乐!